有不少小伙伴都想了解翻云覆雨不是梦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和一些关于梦到雨加冰雹大风的话题,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来源科技日报
俗话说“下雨了,你妈就嫁人了”。这些都是人力无法改变或阻止的事情。在气象学家看来,这似乎并非如此,尤其是随着人工影响天气的出现,“翻云下雨”不再是梦想。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郭虎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并对物理化学过程进行科学研究。在适当的条件下当地的大气。人为影响、活动以达到增加雨雪、防止冰雹等目的。
1958年8月8日,我国在吉林省首次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创了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新纪元。
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装备已经从土炮发展到飞机、火箭、高射炮;新型国产高效催化剂研发取得突破,催化效率提高100倍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也是从降雨量增加演变而来的。防止冰雹,消除雨、雾、霜等。
“这背后的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支持。”9月12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专家、研究员李继明在接受科技日报编辑采访时表示。
人工影响天气是如何实现的
并不是所有的云都能变成雨。李继明介绍,要实现降雨量增加,首先要有合适的云体。一般来说,当云层厚度超过2000米,缺乏冰晶但富含水汽,且云外仍有充足的水汽通过汇聚和抬升不断供给时,被认为具有增加降雨量。
“云分为暖云和冷云。暖云充满了小水滴,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使它们漂浮在空中,不能落下;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层中还有很多闪烁的光芒,里面有冰晶和冷却水滴,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的升力作用下不会落下,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帮助了。”李继明说,天高云远,肉眼难以辨别。对于云层中的情况,这必须通过由气象雷达、发声器、静止卫星、极轨卫星、探测飞机等现代化探测设备组成的综合监测系统来实施,最终锁定合适的作战对象。地区。目标云。
李吉明解释说,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所需的催化剂类型也不同。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制冷剂、结晶器、吸湿剂等,制冷剂和结晶器主要用于冷云。温暖的云依赖于吸湿剂。
如果是分层可降水云系统,工作人员将派出“新舟60”高性能作业机、“空中国王”飞机等执行任务。它们会飞入云中,像种子一样在云中播下催化剂。
有时,遇到强对流云时,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使用火箭发射器将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发射到空中。当火箭到达预定的目标云位置时,催化剂自动点燃,随着火箭沿途燃烧,催化剂被“线源播种”。一般情况下,催化剂成功输送后15~20分钟降雨效果就会明显。
剪影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60年来,剪影手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8月8日晚,鸟巢上空绽放精美烟花。当天,116点20轮人工抑雨行动成功化解了开幕式期间的两次降雨,填补了奥运会历史上人影行动的空白。
“当时,我看到城上空向房山方向飘来云,为了拦截它们,我发射了1000多枚火箭弹,结果丰台、五棵松都下雨了,却连一滴雨都没有。”落在鸟巢上。”回想起那一年,郭虎仍无法激动,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影子行动的成功组织实施,也为庆祝“十一五”等重大活动奠定了服务和保障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广州亚运会。
今年6月,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火灾。气象部门迅速出动两架增雨飞机紧急救援,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雨量增加5000万至7500万立方米。“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可观。”于扮演了数千人扑灭大火的角色。”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194架次、飞行小时16871小时、地面高射炮、火箭弹等地面作业29万次。累计增加降水量约2860亿立方米,累计减少冰雹灾害。相当于经济效益约700亿元。
“这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结果。”李继明表示,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建成天地一体化综合三维观测网,自主研发的3公里细云降水数值预报系统投入运行。雷达指挥、自动发射、三维播种等火箭操作系统研制成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本篇文章对于翻云覆雨不是梦人工影响天气走过六十个春秋和梦到雨加冰雹大风的相关题已经解完毕,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No Comment